一、医疗事故等级分为哪4个等级
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系指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其中又分为甲等和乙等。甲等为患者死亡;乙等为重要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包括甲等、乙等、丙等、丁等。例如器官功能大部分丧失等情况。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也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像轻度功能障碍、部分器官组织损伤等情形。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医疗事故。这一等级表明虽未造成患者残疾等严重后果,但也存在明显人身损害的情况。

二、医疗事故分几个等级,如何分法
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其中又细分为甲等和乙等。甲等为死亡,乙等为重要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二级医疗事故是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二级也分为甲等、乙等、丙等、丁等。甲等为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乙等、丙等、丁等在器官功能障碍、医疗依赖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依次递减。
三级医疗事故是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同样分甲等、乙等、丙等、丁等、戊等,各等级在器官损伤、功能障碍程度上存在差别。
四级医疗事故是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这一等级主要是一些较轻的损害后果,但仍然属于医疗事故范畴。
三、卫健委能不能认定医疗事故
卫健委不能直接认定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的认定是一个严谨且专业的过程,由医学会组织专家进行鉴定来确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具体来说,当疑似医疗事故发生后,医患双方可以共同委托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或者经卫生行政部门(卫健委等)审核,符合规定情形下由卫生行政部门移交医学会进行鉴定。
医学会组织的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对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作出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结论,而不是由卫健委直接认定。
以上是关于医疗事故等级分为哪4个等级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